这位老人:不管是干什么事,首先要想到国家
为科学家立传,宏扬科学家精神
——读《顾诵芬:把理想写在祖国蓝天》
《顾诵芬:把理想写在祖国蓝天》,是由纪实文学作家罗元生撰写,刚刚由华文出版社和航空工业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一部非虚构新书,是一部有关科学家的传记。
要写好、写活备受人们关注的顾诵芬院士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顾院士是新中国享有盛誉的飞机设计大师,是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。2021年3月3日晚,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揭晓,他榜上有名。2021年11月3日上午,时年91岁的顾诵芬坐在轮椅上,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“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”的奖章和证书。此前,写他的文章很多,也有不少传记作者写过他,而且他还写有自传。要在这部非虚构作品中写出新意和可读性,让读者爱读,确有不小的难度,这对作者是个挑战。
罗元生为了写活这样一位“大家”,多次多地采访,掌握有关顾老的大量人生故事,然后以时间为线,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串联起来,把顾诵芬波浪壮阔的一生生动地展现了出来。书从顾老7岁的梦想讲起,讲到他的求学生涯,讲到他最初的设计团队,讲到他设计的“歼8”腾空,讲到他的爱情,讲到他参与认证我国的支线客机和“大飞机”立项,一长串的故事让人读来兴味无穷。
罗元生在写这部作品时,始终注意展示顾诵芬先生所具有的科学家精神。顾诵芬先生把自己的人生,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。他常说,“不管是干什么事,首先要想到国家”。他坚守在航空战线工作70余载,鲐背之年仍然奋斗在工作岗位,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航空报国”的责任与担当。作者在讲述顾诵芬先生的人生故事和人生经历时,始终围绕着这条主线。
少年时期,顾诵芬亲历了日寇入侵、山河破碎的动荡年代,由此立下航空志,一定要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。这是科学家精神在他心中诞生的源头。大学毕业之际,中国人民志愿军正赴朝鲜参战,顾诵芬听从祖国的召唤,投身新中国的航空事业,由此在这条路上走了一辈子。这是在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,践行着科学家精神。顾诵芬用他的人生实践,告诉了我们科学家精神的全部内容,那就是:胸怀祖国、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;勇攀高峰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;追求真理、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;淡泊名利、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;集智攻关、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;甘为人梯、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。
2020年9月1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,他指出:“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。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。”顾诵芬学航空、干航空,他平实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,与新中国伟大发展同步,与新中国航空工业同频。他身上闪耀着的,就是科学家精神。
为科学家写传记,难点是怎样处理专业性与文学性的关系。既不能写成学术性很浓的东西,那会失去可读性,失去不太懂科学的读者;也不能完全离开学术去随便发挥,那会失去真实性,让懂科学的人失去阅读的兴趣。这部书的作者在“学术性”与“文学性”的结合上,是下了一番功夫的。
《顾诵芬:把理想写在祖国蓝天》罗元生 著
华文出版社出版2023年8月版/98.00元
ISBN:9787507557787
顾诵芬从事的航空领域,专业性学术性强、政治性敏感度也高,如何把握好这些尺度,的确很难。从全书的文字表达来看,作者写航空又不全写航空,不写航空是为了更好地写航空。在30多万字的文字中,涉及到学术的部分,都尽可能写得浅显易懂,行外的读者也能读明白。作者把主要的笔墨用在写人物上,写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,写他面对各种人生问题时所作的选择,写他作选择时的真实心境,把科学家还原成一个我们都熟悉的正常人,写他的喜怒哀乐。这样,书的可读性就强了,就适合各种文化层次的人读了,懂科学的和不懂科学的,都能从这本传记里读有所得。
科学家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读这部书,对于我们向科学家学习、学习科学家精神,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,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年轻一代不断攀登科学高峰,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
初审:郭奕洲
复审:张中江
终审:张维特
往期精选
排版|郭奕洲
好书探,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